岳飞在南宋诸将中,是最尊重文人士大夫的,自然不会像韩世忠等人那样乱来。而且看过袁溉给其留下的信后,岳飞心知其人不可能为自己所用,便死了这条心,只不过岳飞一向自信,并没有将袁溉的逆耳忠言放在心上。
这位连岳飞都请不动的人才,会不会愿意为自己效力,赵旉心中并没有底。而通过面谈见识到袁溉的卓越才能后,赵旉就愈发患得患失起来。谁知袁溉与赵旉粗略谈了一会,又到淮南城乡以及卫军的军营和训练场转了一圈,便欣然接受了赵旉的邀请,成为他麾下的首席参谋,而虞允文也终于可以不再大才小用,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入主中枢了。
多年以后,袁溉在一次闲谈之中,说出了他对赵旉这个主君的评价。在袁溉看来,赵旉其实与岳飞颇为相似,都是极为执拗之人,那他为什么当初拒不接受岳飞的邀请,却很乐意地为赵旉效力呢?难道这位奇才竟然是一个趋炎附势之徒吗?
这一谜团直到袁溉弥留之际才终于解开,在他看来,赵旉虽然执拗,但比起岳飞还是要好一些,不过这只是一个次要的原因。而最根本的,在于赵旉是君,岳飞是臣。执拗而不知妥协对于一个臣子来说,虽然有可能助其建功立业,但对于他自身的处境却非常不利。因为,若皇帝雄才大略,必定极为高傲,几乎肯定无法容忍臣子动不动就抗命不遵,甚至自行其是;而若皇帝是个宽容开明之主,这种弱势性格的人却又往往很难具备足以驾驭岳飞的能力。
如果皇帝同时具备以上两个优点,那袁溉投奔岳飞也没什么问题,然而那种“圣人”型的君主,即使纵观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极难见到,而赵构显然还差得很远很远。
这样一来,岳飞还剩三条路可走,一是改掉自身的性格缺陷,但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哪有那么容易?何况固执这种性格特点本来就是最难改变的;二是拥兵自立,但岳飞虽然才能卓越,可若是造反,成功的概率却并不大,毕竟猛虎架不住群狼,何况道德观较为传统的袁溉也不会愿意和一个叛贼同流合污;三是接受命运的安排,以一世的悲剧换取万世的英名,但这对袁溉来说却没有半点好处,他才没那么傻呢!
可赵旉是君,先天占据了道义上的优势,即使为了改革弄得腥风血雨,但只要最终成功了,史书上必然只有溢美之辞。而袁溉等从龙之臣,也可以作为一代名臣永垂竹帛,虽然赵旉所谋甚大,改革必然有不小的风险,但袁溉还是愿意赌他一赌。
袁溉在历史上后来终未出仕,而以理学名家的身份被载入史册,其中他对太极图的研究贡献最大。但在这一时空,袁溉成了高官,自然没有那么多闲暇研究哲学问题,再加上赵旉的长期打压,理学受到了沉重打击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蹶不振。
不过,袁溉在参谋岗位上的出色表现多少改变了一点赵旉以前对理学的成见,理学的道统倒是延续了下来。不过赵旉严令禁止任何人向未成年人教授理学,因为它的思想导向性太强了,结果这样一来,理学逐渐发展成了一门“限制级”的学问